南宁下载网 - 绿色的安卓游戏、软件app应用下载站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教程攻略 >
指鹿为马的典故
指鹿为马的典故

更新日期:2021-07-16

《指鹿为马的典故》-成语故事,  指鹿为马的故事典故 秦朝二世的时候,宰相赵高掌握了朝政大权。他因为害怕群臣中有人不服,就想了一个主意。有一天上朝时,他牵着一只梅花鹿对二世说:“陛下,这是我献的名马,它一天能走一千里,一夜能走八百里。”
狐假虎威
狐假虎威

更新日期:2021-07-16

《狐假虎威》-成语故事,  “狐假虎威”就是由这个故事而来,现在,人们用它来比喻倚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。【出处】《战国策·楚策一》:“虎求百兽而食之,得狐。……虎以为然,故遂与之行。兽见之皆走,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,以为畏狐也。”
临时抱佛脚
临时抱佛脚

更新日期:2021-07-15

《临时抱佛脚》-成语故事,宋朝时期,王安石与客人闲谈,偶然谈到佛经,他感慨地说:“投老欲依僧”,表示想与和尚去做伴。旁人加上一句“急来抱佛脚”。王安石不悦,那人说古诗对谚语,如改成对联则成为“老欲依僧,急来抱佛”
手不释卷
手不释卷

更新日期:2021-07-15

《手不释卷》-成语故事,<p>  手不释卷的故事:  【成语】: 手不释卷  【拼音】: shǒu bù shì juàn  【解释】: 释:放下;卷:指书籍。书本不离手。形容勤奋好学。
三思而后行
三思而后行

更新日期:2021-07-15

《三思而后行》-成语故事,<p>三思而后行【出处】季文子三思而后行。  《南齐书·公冶度》【解释】三:再三,表示多次。指经过反复考虑,然后再去做。
杞人忧天
杞人忧天

更新日期:2021-07-15

《杞人忧天》-成语故事,<p>杞人忧天,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。出处 《列子·天瑞》:“杞国有人,忧天地崩坠,身亡所寄,废寝食者。”这则故事仍然说明:对于一个时代所无法认知和解决的问题,人们不应该陷入无休止的忧愁之中而无力自拔。人生还是要豁达些好。
有眼不识泰山的典故
有眼不识泰山的典故

更新日期:2021-07-15

《有眼不识泰山的典故》-成语故事,宋朝时期,东京禁军拳棒教头王进的父亲王升曾经棒打小流氓高俅。10年后高俅官至殿帅府太尉,直接管辖王进。高俅为报一棒之仇把王进抓来打一顿。王进连夜携全家逃到史家庄,史进有眼不识泰山,还是史父识英雄,让史进拜王进为师。
愚公移山
愚公移山

更新日期:2021-07-14

传说很久以前,在冀州以南、河阳以北有两座大山,一座是太行山,一座是王屋山,山势雄伟,方圆七百余里。在山的北面,住着一个叫愚公的老汉,头发胡须都已经白了。他家的大门,正好面对着这两座大山,出门办事每次都要绕好远的路才行,非常不方便。愚公很是烦恼,他下决心要带领着全家老小,把这两座大山挖掉。
刻舟求剑的故事
刻舟求剑的故事

更新日期:2021-07-14

《刻舟求剑的故事》-成语故事,  刻舟求剑的意思是指在剑落水的船帮上刻上记号,船停后,从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。比喻不会随着事物的变化来进步性的看待事物,仍然用旧的、不变的眼光看待事物。出自《吕氏春秋·察今》。下面一起来看看关于这个成语的故事吧!
争先恐后
争先恐后

更新日期:2021-07-14

《争先恐后》-成语故事,王良是春秋时候有名的驾车能手。赵襄子请了他去,跟他学驾车的本领。王良教得很仔细,赵襄子学得很用心。赵襄子学成了,跟王良比赛驾车。谁知道比了三次,赵襄子换了三次马,都落在了后头。赵 襄子不大高兴,对王良说:“您教我驾车,没把本领全教给我。”王良说:“我的本领全教给大王了,可是大王没好好地运用。驾车最要紧的是让马和车配合得很 好,驾车的人要把心思全放在调理马上,这样才能跑得快,才能跑远路。可是大王落在后头的时候,只怕赶不上我;跑在前头的时候,只怕让我给赶上。本来比赛 嘛,不是跑在前头就